御宅书屋 - 历史小说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在线阅读 - 第六百零三章 痛苦并快乐着

第六百零三章 痛苦并快乐着

    南洋巡抚衙门的设立,标志着大楚帝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

    而大楚帝国在南洋地区的直接扩张,也带来了rou眼可见的好处!

    依托大楚帝国在海外的几处殖民地,更重要的是全面撬开了安南王国南北、柬埔寨王国、暹罗王国、缅甸王国的市场后,大楚帝国的各种产品如同潮水一样涌入了几乎整个东南亚半岛地区。

    这个过程里,哪怕是松散的联盟王国,也就是南掌王国也不例外,大楚帝国利用南掌王国内部松散,内部的三大势力相互争权夺利的情况下,利用提供军械、资金扶持为借口,逐渐把势力渗透进入了南掌王国,并签订了友好贸易合作协议。

    这份贸易协议从表面上来看,是非常公道的,那就是双方都放开市场,降低税率,大家一起做生意赚钱。

    但是南掌王国能够给大楚帝国输入什么产品?无非就是当地的一些土特产,工业原料而已,并且总量还小。

    但是大楚帝国向南掌王国地区输入的是什么东西?

    以各类工业产品为主,尤其是武器装备、民用铁制品、布匹这种竞争力极大的工业产品,此外传统的丝绸、瓷器这些也是传统的输入产品。

    这种贸易模式,对于大楚帝国而言是最想要的贸易模式。

    实际上大楚帝国和安南王国、缅甸王国签订的贸易协议也差不多,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是非常公道的,遵循的是双方彼此放开市场。

    但问题的是……大楚帝国才是货物输出国,而且还是工业产品输出国。

    而这些土著国家能够给大楚帝国提供的产品并不多,有的也是很廉价的东西。

    大楚帝国从他们手中进口工业原料乃至粮食、木材这些廉价的大宗货物,然后卖给他们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乃至奢侈品。

    这个过程里,大量的财富向着大楚帝国流入,为大楚帝国国内的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燃料。

    这,才是罗志学想要的国际贸易模式。

    至于和西方殖民者一样,控制航线以追求贸易本身的利润,说实话罗志学都看不上……

    这一点从大楚帝国控制的几个海外殖民地乃至广州等几个通商港口,都是敞开了欢迎各国商船前往贸易就可以看的出来。

    只要大量工业产品能够出口,然后卖给那些土著,帝国才不管谁把这些货物运输出去呢。

    这一点上,荷兰人感受颇为深切!

    最近几年来,尤其是最近两年大楚帝国在东南亚地区里是大肆扩张,并且几乎毫不掩饰对掌控马六甲海峡的野心。wap..OrG

    按照这么来说,其实荷兰人是受到了利益损失的。

    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大楚帝国在海外大肆扩张,并且强势撬开了东南亚地区绝大部分地区的市场,逼得当地势力不能对大楚帝国的货物进行抵制。

    如此情况下,荷兰人他们发现自己还能赚的更多……

    他们从大楚帝国的广州、松江、泉州、宁波等几个通商港口里购入大楚帝国的各类货物,然后运输到东南亚各地去贩卖后,没有了当地土著官方力量的阻拦,货物几乎不用担心销量。

    毕竟大楚帝国的货物除了丝绸为代表的各类奢侈品外,其他的货物一向来都是以物廉价美而著称。

    以最大众,并且最受欢迎的布匹为例子,大楚帝国的布匹在东南亚地区的售价为,要比印度布降低至少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价格,而且质量还更高。

    同样也比东南亚当地的土布质量更好,价格也更有竞争优势。

    就是依靠着物美价廉,大楚帝国出口的棉布几乎在国家贸易里没有竞争对手,哪怕是加上运费也是如此。

    而东南亚地区的大楚帝国的棉布售价,其实已经是抬高了价格的缘故……虽然大楚帝国棉布成本很低,还有巨大的降价空间,但是在东南亚已经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还傻乎乎降价那就很扯淡了。

    真要继续降价的话,大楚帝国的棉布还能在这个基础上再往下降价至少一半以上……不过没那个必要就是了。

    而贩卖大楚帝国生产各类货物的贸易公司,可不仅仅是大楚帝国的各家贸易公司,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乃至东南亚各国土著的商船都是其中。

    尽管参与的人多了,各条航线上的利润已经不再暴利了,但是利润依旧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而且量上去后,最终荷兰东印度公司发现自己赚的还要更多。

    哪怕是东南亚市场这边竞争大了,但是还有个庞大的印度半岛市场以及更遥远的西亚市场不是。

    在这些地方,大楚帝国的货物依旧具有极大的竞争力。

    可惜的是,当地的部分权贵们已经陆续出现了对大楚帝国货物的抵制……

    大楚帝国的大量廉价工业产品涌入当地市场后,参与其中的商人固然赚钱了,但是同样也给当地的同行们带来了致命打击。

    还是以棉布为例子……印度半岛地区本来可是棉布的出产大国,当地不少王国都是靠着贩卖棉布给荷兰人或其他殖民者赚钱的。

    然后荷兰人等西方殖民者的商船,会把这些棉布运输到东南亚地区进行销售。

    但是现在,不单单东南亚地区的出口市场没有了,连带着他们的本土市场都快要保不住了……

    价格实在是拼不过,质量也拼不过……除了等死外,那么就只能采用行政的办法抵制大楚帝国的棉布进入当地市场了。

    这让荷兰人等一票西方殖民者很不满意,虽然这些布匹是大楚帝国生产的布匹,但是把布匹运输过来买的可不仅仅是大楚帝国的商人,虽然南洋贸易公司已经尝试过跑了几次印度航线。

    但是往印度半岛市场输入大楚帝国货物的,主要还是西方国家的几家东印度公司,其中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主力,还有葡萄牙东印度公司以及英格兰东印度公司以及丹麦东印度公司。

    如今印度半岛以及西亚地区持续抵制大楚帝国的货物,这就等于抵制他们……这让他们很难受。

    如今西方的这几个殖民国家,面对大楚帝国的对外扩张,可谓是一边痛苦一边快乐着。

    你要说吃亏吧,钱赚的更多了。

    你要说得到了好处,自家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以及势力范围却是大大缩小了。

    这就很矛盾!

    倒是西班牙人不怎么涉足东南亚乃至印度地区的贸易,主要是西班牙人在印度半岛没有殖民地,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美洲地区,在亚洲地区的话,目前只是在吕宋搞下来一个殖民地,而在其他地方则是空白。

    西班牙人在吕宋搞殖民地,倒不是为了东南亚或其他什么,纯粹是为了和华夏帝国进行贸易。

    和华夏地区的贸易,是西班牙环球宝船舰队的一部分,没有华夏地区参与其中,西班牙人的环球宝船就是句笑话……

    西班牙人的贸易是从美洲运输各类贵金属或其他物资到吕宋,和大楚帝国进行贸易,购入大楚帝国的丝绸、瓷器等贵重货物以及收购一些香料,不够香料都被荷兰人所控制,西班牙人插足比较难,因此收购量比较小,主要还是和大楚帝国进行贸易为主。

    和大楚帝国完成贸易后,西班牙人的庞大舰队就会直接起航进入印度洋,绕道好望角返回欧洲。

    这种大手笔的环球贸易,最近十年来,基本上每一年都得和大楚帝国来一回,每一次都是声势浩大,西班牙人会一口气派遣十几艘甚至更多的盖伦船,那都是一两千吨的大型盖伦船,同时还会有战列舰级别的战舰进行护航。

    没点实力,早就被各国给抢了……

    要知道,光是他们和大楚帝国的每年贸易,光是购入大楚帝国的货物价值就高达数百万楚元,这没强悍的实力进行护航,别说海盗了,沿途的各国海军都忍不住会动手直接抢。

    大楚帝国从他们手中获得的黄金白银也是非常庞大,此外也从西班牙人手中获得了大批来自美洲的农作物种子,比如玉米,番薯还有橡胶树还有更重要的金鸡纳树。

    其他的不说,光是金鸡纳树这一样东西,就值得大楚帝国和西班牙人和平贸易,没有给他们控制的吕宋找麻烦了。

    金鸡纳树是产自南美洲的一种小乔木,这玩意有什么用?治疗疟疾的神药……被西方殖民者发现这玩意可以治疗疟疾后,这东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人类治疗疟疾的唯一可用药物。

    而从金鸡纳树里提炼出来的奎宁就更不用说了,哪怕是到了二十世纪,这玩意也是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活人无数。

    而在二战期间,奎宁和阿司匹林以及后来的青霉素一起,成为了最为宝贵的战略物资之一。

    而这东西一开始只有南美洲当地的部分土著才会使用,直到有个西班牙人的贵族发现了这玩意治疗疟疾的效果后,西班牙人才开始重视这东西,一度想要搞垄断贸易。

    不过因为时间比较紧缺,前后也就几年时间,所以还没有什么禁令,大楚帝国直接金钱开路……官方通道打不开,但是总会有要钱不要命的船长、水手们把这玩意的种子带出来,然后卖给大楚人。

    如今大楚帝国已经在南方各地适合金鸡纳树生长的地方广泛培育种植这种树。

    这东西对于海外殖民而言用处非常大,尤其是对大楚帝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而言。

    在东南亚地区进行扩张,海外扩张不管是殖民也好,做生意也好,最大的危险并不是那些土著,而是无处在的疾病。

    而这些疾病里,疟疾是属于头号杀手!

    而金鸡纳树,就是治疗疟疾的最佳药物,至少在现阶段是这样的。

    因此大楚帝国方面重视金鸡纳树也是常理之中,这玩意甚至都不用罗志学去吩咐,下头的官员们听闻了美洲有这种好东西后,直接就把种子给弄过来了。

    其实也就是下头官员们弄到了种子,打算大规模种植的时候,罗志学才知道这东西……

    不是他不知道这玩意……而是之前都没把心思放在这上头,他每天忙得事情多了去,连国之重器蒸汽机项目,也不过只去视察了一次而已。

    其他的一些小东西,别人不说,他一时半会的还真想不起来。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

    但是这影响也不大,罗志学给大楚帝国带来的并不是些许来自后世的知识……其实很多东西知道了,如果没有大量的技术人员继续专研,知道一些乱七八糟的理论知识也没啥用。

    罗志学给大楚帝国带来的,更多的还是风气上的变化。

    尤其是给权贵阶层,乃至扩大道整个读书人阶层一个新的认知,那就是想要当官,想要做生意发财。

    光靠八股文还不够,得学会数理化!

    这些观念上的改变,远远比罗志学亲自教出来一堆所谓的学生更加重要。

    人嘛,都是这样的,觉得有利可图的时候才会去学习,去专研。

    而当琢磨数理化的人多了之后,那么就能够产生科研人员,科研人员多了那么各项技术,尤其是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科学技术的进步,只靠罗志学一个人是不行的,需要靠数量庞大的研究人员一起共同努力。

    就和蒸汽机项目一样……光靠罗志学一个人,琢磨久一些,依靠罗志学那‘常识’水准的设计能力,他也能够给你画出来设计图纸来。

    但是想要造出来,他就无能为力了……

    想要造出来,需要合格的材料以及加工工艺。

    材料这东西很难搞的,如果不是专业出身的人记清楚了配方,那么就只能一遍一遍的进行试验,进而寻找出来性能合格的材料。

    而试验是需要金钱已经人员的。

    金钱可以解决,但是数量庞大的基础研究人员就不好搞了。

    至少不是罗志学带着几个学生就能够搞出来的。

    所以从一开始,罗志学就没有自己变成科学家搞发明创造的想法……他要做的是建立一个良好的现代科学学习和研究以及应用的社会氛围。

    剩下的,交给大楚帝国的一亿多国民就行了。

    这么多人,又大规模推行基础教育,总能冒出来一堆天才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群普通天才里,总能冒出来那么几个顶级天才,直接带动大楚帝国基础科学的发展进步的。

    为此,罗志学不惜改革教育、改革科举,直接从源头上改变了人们学习的科目内容,用一种完全不讲道理,甚至野蛮的方式强行推广数理化。

    更有意思的是……效果还极好!

    而且也没有遭到太多人的反对,哪怕是一些老顽固们对数理化有所排斥,叫嚷着只读圣贤书,但是这些老顽固们,依旧会把自家子弟送进新式的学校学习数理化……

    不为别的,学了数理化才能参加科举,参加了科举才能当官。

    不说当官了,就算是不当官,但是想要在外面混的好,那也得一个过得去的学历啊,不学数理化,那就是个文盲,更别说获得学历了。

    罗志学很怀疑,如果有一天他要是说太监才能当官,这天底下恐怕要一夜之间多出来数百万计的太监来……

    这充分证明了,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什么才能让日子过的更好。

    以前只学个八股文就行了。

    现在呢,八股文还是要学——嗯,时文依旧是科举考试里的重头戏,就和后世高考的语文一样,依旧是大分项目。

    怎么说呢,读书认字写文章,这是基cao……连个公文你都不能读写,还混个屁的官场啊!

    但是数理化也不能落下,连基本的一些科学常识都不懂,那就是只会写文章的大傻子,当官就是害人害己。

    换句话说,大楚帝国对官员的选拔标准是:要能写一手好文章,同时还要能懂数理化的复合型人才!

    这也搞的大楚帝国的学子们,学业是越来越繁重了。

    很多学校里的年轻学子们,基本都是清晨背四书五经,上午学数学,下午学物理化学,晚上各种刷题……

    而且一个比一个拼,你挑灯夜读,我就来通宵刷题……你走路看书,我拉屎背数学公式。

    华夏的学子们,一向来都是很卷的!

    这卷着卷着,大楚帝国的社会里自然也就出现了一批精通数理化的人才了,这人才有了,科学基础的研发自然也就上来了。

    这也是大楚帝国最近两年科学基础的研究连续获得比较大的突破的缘故,工业发展也连续获得突破,各种新式工业产品涌现的缘故。

    早些年的时候,大楚帝国的新式教育都是在打基础的阶段,而所谓的工业也只局限在国防工业以及棉纺产业里。

    并且当时的工业发展,主要还是依托传统手段培养出来的工匠以及少数接触了西式学科的人才。

    而大楚帝国自身大量培养的人才,是在统一了国内后才逐步大量出现。

    毕竟学习需要一个过程,而人才的裂变也需要一个过程。

    能够在十几年时间里,弄出这么多科研人才来,罗志学已经是很欣慰了。

    也没枉费他高喊想要出人头地,就学好数理化这么多年。雨天下雨的老子就是要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