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历史小说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在线阅读 - 第三百八十七章 打不过就加入

第三百八十七章 打不过就加入

    最后,还有一条是广大士绅地主以及他们的代言人们极其不满的,那就是官方把大量官田的佃租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准,一般不会超过三成,在部分地区甚至还会临时性降低到两成,如果是有灾情的地方更是直接减免!

    仅仅如此自然不算什么,但是在今年二月份的时候,大楚帝国正式颁发了一条鼓励屯垦限租令,要求佃租不得超过土地产出的五成。

    而让广大士绅地主们惊恐不是五成佃租,而是一旦开了这个头,那么按照大楚帝国的尿性,不用多久就会把这个比例下降到四成甚至三成了……

    ————

    总之,一群伪明余孽们,对大楚帝国现行的诸多工商业、农业等众多领域里的政策都非常不满。

    以前大楚帝国里都是一群泥腿子,也没大规模接纳传统士绅阶层进来,这些士绅地主们没办法,要么是武装反抗然后被一锅端,要么是默默忍受破财消灾。

    但是等到大楚帝国逐渐庞大,人手紧缺治下,也是为了拉拢不同的阶层,开始接纳了大批来自伪明的投诚官员,读书人投效之后。

    这些伪明余孽们就发现自己的话语权逐步增加了。

    到了现在,更是在京畿部堂高层里都有了属于他们的声音。

    于是乎就开始不断的跳出来摇旗呐喊了,试图逐步扭转大楚帝国的各项’‘与民夺利’‘迫害黎明百姓’的政策,还天下黎民一个朗朗乾坤。

    这种情况在去年年底开始就有了苗头,而等到今年春天后就越发严重了。

    主要原因还是当初在湖广接纳的一批投诚官员们,科举士子们逐步爬上了高位,东进过程里继续接纳的一批投诚官员以及科举士子们,也是逐步进入大楚帝国的官场。

    这些人都是传统读书人出身,文化水平不错,勾心斗角的本事也强的很,因此升官往往还比大楚帝国从其他层面接纳的半吊子读书人出身的官员要快。

    最关键的是,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里,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心怀伪明的。

    这倒不是说他们单纯怀念朱家皇室,他们怀念的是朱明统治下的幸福生活……

    很多人都是抱着大楚帝国的崛起已经不可避免,明王朝大概率是要扛不住的了。

    那么怎么办?玩命抵抗?不可能的,他们要是有玩命抵抗的勇气,也就不可能还活着了。

    他们之中不少人就改变了想法:既然打不过那么就加入,然后逐步把大楚帝国改造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大楚帝国,嗯,就和以前的明帝国一样。

    ——

    当这样的人多了,那么他们所说的,所做的就让大楚帝国的高层引起了警惕!

    不仅仅是罗志学警惕,连带着其他参务大臣们也是警惕的很。

    比如负责税务工作的陈星凯。

    参务大臣,分管税务,财务工作的陈星凯的权力主要还是来自于税务,你要是把税务部给限制了,把诸多税收政策改了,他啊陈星凯也该下台了……

    参务大臣,分管工业农业经济民生事务袁高峰,他的主要权力,来自于众多工业部所属的工厂以及农业领域,你要是把众多工厂关了,把农业政策也弃之不管的话,相当于挖他袁高峰的权力根基……

    一旦被伪明余孽们成功,他袁高峰分分钟就会从老虎变成猫,而且还是短腿猫……

    除了这两位直接利益相关的参务大臣外,其他几个参务大臣或多或少也有利益关系。

    ——

    比如分管司法的参务大臣秦高林,主要是想要挽回前一阵子的政治失分,要知道大楚帝国里的治安问题一直都不太好,而且反贪工作一直也没什么卓越的成效,立法工作嘛,那只是本职工作而已,没什么加分项。

    说实话,秦高林作为负责司法系统里的参务大臣,这两年干的不咋地,罗志学已经多次就治安以及官员腐败问题批评秦高林了。

    秦高林觉得自己继续这么下去的话,不单单会成为七名参务大臣里,存在感最弱的一个,而且极有可能位子要坐不稳!

    毕竟陛下的耐心也是有限的。

    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秦高林对这一场吏治风暴自然是非常的上心。

    ——

    郭全书,他就是分管吏治事务的参务大臣,本官还是吏务部尚书呢,现在吏治问题自然和他脱不开关系,甚至可以说大楚帝国的官场上之所以现在充斥着一批思想不端正的伪明余孽,和他吏务部的工作失职是有直接关系的。

    为此,天子罗志学在最近两三个月里,也是多次批评吏治工作了。

    郭全书自然是要想办法挽回自己在天子面前的政治分。

    ——

    如此一来,参务院里的四名大佬文官直接支持,并亲自参与掀起这一场政治风暴了。

    而参务院里的另外三个参务大臣嘛。

    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是表态支持。

    参务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赖德辉,这人之前是罗志学最早的几个读书人出身的秘书或者说幕僚之一,属于绝对的天子心腹,基本上罗志学说什么他就干什么,罗志学要反伪明余孽,他都不用考虑为什么要这么做,直接干就完事了。

    这也是他长期稳居京畿,并成为参务大臣的关键原因。

    赖德辉,这个人在帝国官场里,其实名声不显,甚至很多中低层官员虽然知道有个参务大臣叫赖德辉,还是翰林院的掌院学士,但是对他的过往,他的详细职权都有些模糊的。

    而此人,实际上并不是老土匪出身,甚至都没有伏牛山这么一个早期重臣都有的标签。

    他实际上是楚军攻克南阳府城后,才投奔过来的,此人流民出身,因为以前还是个童生,懂文识字,因此投奔过来后一直在当时的参务处里工作。

    主要工作就是辅助罗志学处理庞大的军政事务,后来逐渐升为参务处处长。

    最后参务处被改为翰林院,他也就顺势成为了翰林院掌院学士,按照大楚帝国官制,正二品。

    后来罗志学召集重臣参赞要务,设立了参务院,他也就成为了第一批七人之一的参务大臣,加太子太师衔。

    虽然此人在外界名声不显,基本不参与外界的事务,一年到头都是窝在翰林院里,但实际上他的权限非常的大!

    要知道大楚帝国的翰林院里,每一个科都是能直接对应各部的!

    同时罗志学明确规定,文四品以上,武上校以上,皆有呈递密折之权限,任何人不得阻拦,私拆。

    通过密旨制度再加上翰林院,必要时候罗志学是能够直接越过各部,直接以翰林院为京畿各机构,通过密旨对偌大帝国实施紧急统治。

    而这一切光靠制度还不够,必须还要有一定的武力作为保障。

    这个武力自然不是说军队,而是特指翰林院内务调查科。

    这个被外界拥有多称呼,被称之为‘翰统、’‘翰厂’、‘内务科’的情报机构,自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承担起来了极为重要的职责。

    他们负责监控百官,提前扼杀各类可威胁到皇权的风险,是保障大楚帝国皇权体系顺利运转的匕首!

    而这把匕首,就抓在掌院学士赖德辉手中!

    某种程度上来说,此人的权柄,有点类似明廷里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比如说协助皇帝处理公务的批答奏章,掌传宣谕旨、又比如掌控情报力量的提督东厂、西厂等。

    当然了,如今的大楚帝国和明廷那边不一样,罗志学基本不亲自批阅大量的奏折,不参与详细事务,所以这个批答奏章的权限是没有的。

    再加上参务院的存在,所以赖德辉大体上,相当于弱化版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

    而这,也就不得不说一说这个参务院了。

    参务院,这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机构,不存在于任何官方文件上,只存在于人们口中称呼上。

    罗志学任命参务大臣的时候,也没有任何文件形式的圣旨,只有口谕,并且这种口谕也不是调参务大臣入参务院担任参务大臣,而是调其‘入宫参赞要务’。

    属于有实无名的一种职务。

    皇帝承认的时候,参务大臣就是权势庞大,但是皇帝不承认的话,参务大臣没有任何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各参务大臣,都有兼任一个机构一把手的原因,好歹要有个本官,不然连个领工资的地方都没有…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嗯,至少在目前来说是这样的,至于以后会不会演变为实际性的职务,又或者出现什么新的形势取代参务院,这都是很难说的事。

    制度嘛,都是一直在变化的,不太可能说制定了一项制度后就能够一直顺利运行下去的。

    等到了环境发生了变化后,制度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至于是变坏还是变坏,那就很难说了。

    至少目前来说,罗志学觉得这种自己管理参务大臣和协办大臣,由参务大臣分管,各协办大臣也就是其他尚书、权重侍郎们具体负责某项事务的制度还是用着比较顺手的。

    至于以后,以后的事谁知道呢。雨天下雨的老子就是要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