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历史小说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在线阅读 - 第181章 朝廷的行动

第181章 朝廷的行动

    司礼监秉笔太监涂文辅一行抵达曲阜。

    与涂文辅同行的还有司马监宦官张体乾,工部主事周应秋。

    张体乾是魏忠贤麾下心腹,功夫了得,手段毒辣。万历四十七年,魏忠贤上位,张体乾出力甚多,据说他一日手刃五个太监,吓得前任掌印太监卢受直接投降,拱手将张印太监宝座让给魏忠贤。

    这次朝廷派张体乾出任登州监军,节制兵马钱粮,登州府内卫所兵、战兵、水营兵,所有人马理论上都将受他控制。

    周应秋是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在万历朝,一连十几年默默无名。泰昌皇帝登基后,周应秋被皇上破格提拔为工部主事,这次又升为登州兵备道。

    这两人一文一武,分别为皇帝和魏公公心腹,突然同时空降文登,可见皇上和九千岁已经对平辽侯起疑。

    换句话说,刘招孙的大哥魏忠贤开始对这位小弟心生不满。

    不满也是可以理解的,所谓树大招风。

    刘招孙斩杀辽东经略袁应泰时,泰昌皇帝隐忍不发,没有对这位军头采取行动。

    如今刘招孙得寸进尺,不但在辽东自行其是,还借着平叛要将势力扩张到山东。

    七八月间,济宁、临清周边府县弹劾平辽侯奏疏不断,各地官员弹劾开原军借口平定闻香教之名,兵临临清济宁,耀武扬威,有不臣之心。

    在朱常洛看来,刘招孙在登州抢点银子便罢了,胆敢威胁运河,这就触犯了皇帝的底线。

    朱常洛平日虽沉湎女色,然而在军国大事方面,也和他老爹万历一样,极为重视。

    皇帝勃然大怒,将魏忠贤召入宫中狠狠训斥一番,督促他敲打敲打这个结拜兄弟,让刘招孙不要再恣意妄为。

    九千岁对平辽侯近日在山东的扩张也有些不满,他只愿刘招孙留在辽东安心做他的平辽侯,没想到这位小弟野心不小,今日占登州,明日是否要图谋京师。

    说到底魏忠贤是皇帝的人,他知道自己所有权力都来源于泰昌皇帝,眼下刘招孙所为,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

    是时候做出抉择了,是跟着平辽侯还是跟着皇上。

    魏忠贤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于是才有了调换监军和兵备道的事情。

    刘招孙对京师的变故一无所知。

    裴大虎他们至今未归,刘招孙怀疑这三个护卫已经被锦衣卫拿了。

    沈炼也是凶多吉少。

    ~~~~~

    刘招孙不认识涂文辅,他对此人没有任何印象,只知道这太监不好对付。

    历史上涂文辅是魏忠贤心腹,升为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倒台后,他被崇祯谪至南京闲住,是阉党中少有能保全的大佬。

    康应乾对涂文辅送去银子,涂文辅拒收,他转身给康应乾介绍了张体乾和周应秋。

    几人寒暄几句,涂公公将康监军拉到旁边,低声道:

    “康巡按,寻常文官视辽东如豺狼之地,康监军却能在此坚守,实属不易。实不相瞒,咱家听皇上说了,康监军在辽东功勋卓著,一直想着把你调回京师,做个主事,免得在苦寒之地遭罪。”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康应乾自然不信这些鬼话,他在辽东干的事情,足够杀十次脑袋,而且那位泰昌皇帝能活多久还是个问题。

    “皇恩浩荡,臣感激涕零,怎奈本官才疏学浅,比之阁臣,如是莹莹之火比之日月,本官老了,就在辽东苟延残喘几年吧。承蒙涂公公抬举。”

    见康应乾给脸不要脸,死了心要和刘招孙走下去,涂文辅神色顿时变得阴沉,冷冷道:

    “咱家来曲阜,只为宣旨,张公公和周大人都是皇上信任的人,这次奉命来山东,是为彻查衍圣公遇害之事,他们以后会常驻登州,会协助平辽侯与康巡按。”

    康应乾知道这两位爷不好对付,笑着点点头。

    “涂公公放心,本官和平辽侯一定尽力配合监军与兵备道。”

    ~~~~~

    泰昌二年十月十八日,曲阜县衙。

    涂文辅徐徐展开圣旨,平辽侯率一众文武官员焚香接听。

    奉天承运皇帝

    诰曰:旌奖贤劳,乃朝廷之著典;名高侯爵,允推砥柱之才。尔平辽侯刘招孙,效力戎旃,立勋辽左,克共武事。久历开原,境内资其捍卫;甫登齐鲁,妖逆为之涤荡!兹以覃恩,赏银万两,抚恤三军,加封平辽侯太子少傅,领登州总兵官,携登州防务,钦此!泰昌二年十月六日。

    刘招孙接过圣旨,叩谢皇恩。

    “平辽侯加官进爵,可喜可贺!兵备道监军新来乍到,平辽侯可要多多周全啊。”

    刘招孙听这老太监话里有话,听康应乾说皇上已经开始提防开原,便不和此人计较。

    两人寒暄几句,刘招孙还要挽留涂文辅在曲阜多留几日,老太监连连推辞,阴阳怪气道:

    “罢了罢了,曲阜刚遭乱民祸害,连衍圣公都被jian人害了,咱家命可没孔圣人硬。还是先回去复命吧。”

    当日涂公公便带上小太监回京师复命

    刘招孙安排康应乾与蒋正接待新来的监军、兵备道。

    周应秋和张体乾也是油盐不进,送银子都不要。加上说话又难听,刘招孙失去了收买他们的兴趣。

    两人派出心腹家丁,在曲阜城中探查了两日,没有查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周应秋与张体乾还要去孔府孔林查看,想找到衍圣公被害的蛛丝马迹。

    得到刘招孙允许后,康应乾派人陪同张公公和周大人,情报局暗中密切监视。

    战兵早就将孔府搬运一空,除了大门口的两个石狮子实在搬不动,府上万件文玩宝物书画古董,刘招孙一件也没给衍圣公留下,全都运回文登。

    孔林的遭遇就更惨了。

    从秦汉时期开始,历代文人sao客便再此种植树木,其中不乏松木、楠木、柚木等良木、

    历朝统治者对孔林都采取保护措施,到了满清时期,我大清为了彰显尊儒的优良传统,更是在孔林周边建筑围墙,派兵驻守。

    总之,在历朝各位皇帝的保护下,孔林之中,巨木参天,莽莽苍苍,林木资源极为丰富。

    而良木,正是明代极为匮乏的资源。

    皇宫修建尤其需要良木。

    而皇宫建筑多为土木结构,极易发生火灾,有明一代,宫殿被烧毁的记录比比皆是,当然其中其实是人祸。

    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第二年),奉天殿大火,大火延及谨身殿,华盖两殿,三大殿同时化为灰烬。

    嘉靖三十六年夏,三大殿又发生火灾。大火沿着三大殿东西两廊一直烧到午门外。

    万历二十五年,这次不但烧了三大殿,还烧光了乾清宫、坤宁宫,紫禁城中路成了废墟。对这些宫殿的重建工程进行了35年,到天启六年(1626年)才全部修完。

    ······

    明初兴建武当山,发十万军民,采伐良木无数。

    嘉靖皇帝信奉道教,各地大建道观,再加上紫禁城宫殿不停焚毁重建。

    华北楠木资源很快枯竭,接着是湖广江南。

    最后,皇帝不得不派人前往云贵等地伐木,由于楠木生长之处山高水深,采伐代价惨重。(注释1)

    当时这样形容采木的官员:

    采木之官,风餐露宿,日夕山中,或至一年半岁。(注释2)

    当然,即便如此,也没人敢打孔林的主意。

    刘招孙已经把衍圣公宰了,顺便砍几根木头也在情理之中。

    战兵们将巨木切割成块,夹藏在运往文登的粮草中,秘密往威海卫港。

    这些优良木材将乘船浮海,运至朝鲜皮岛,为平辽侯的造船事业提供最核心物料。

    孔林中的石碑更是价值连城,碑林中多有历代书法家的真迹,在书画专家乔一琦的建议下,刘招孙安排工商司谢阳,让工商司通过辽东商贸公司将这些石碑走私卖到南方,卖给江浙、福建那些大财主,换取茶叶丝绸。

    乔一琦粗略估计,即便按照当前最低行情价,五百多块唐宋碑,至少得卖个五十万银子。

    挖坟盗墓,开原军没有参与,并非平辽侯不愿意,只是实在是运力有限,搬不了那么多东西了。

    基本都是周围佃户自发干的。

    当然,平辽侯给这些愤怒的佃户提供了作案工具以及必要的粮食。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应该就是这样的。

    不仅如此。

    平辽侯还宣布,孔林周边的三十万亩的佃租,今明两年都不用交了。

    考虑到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孔子后人来继承衍圣公,短时期内,曲阜孔林只会成为无主之地。

    无论是伐木还是盗墓,只要在孔夫子头上动土,都是杀头大罪,孔林佃户自然坚定和平辽侯站在一起。

    周应秋每日查访,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一个愿意举报开原军的佃户。

    佃户被关押在曲阜大牢,兵备道还没来得及录口供,次日,这人便暴死狱中。

    最后,平辽侯交出三十多个闻香教乱民,把砍伐林木、盗墓偷碑的罪行都推给了他们。

    与此同时,曲阜民意汹汹,那些得了好处的佃户,纷纷堵在县城门口,不让人出城,说是要给衍圣公报仇,要去京师告御状。

    法不责众,除非想让山东继续暴乱,否则只有对孔府惨案草草了结。

    张监军和周应秋知道这背后都是刘招孙指使,他们心中愤恨,却无可奈何,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注释:

    1:采木之役,自成祖缮治北京宫殿始······(万历年间)三殿工兴,采楠木于湖广、四川、贵州。——《明史·食货志》

    2:《广志绎·江南诸省》梦吴越的挽明从萨尔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