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经典小说 - 贫家子的科举路在线阅读 - 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27节

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27节

    吴氏虽嘴里说着分给老大老二老三,可拿出了的铜板,却全都递到了三个儿媳手上。

    这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各房的银钱都交由儿媳收着。

    吴氏也是潜移默化,毕竟这么多年来,她和老林头之间,保管着银钱的,一直都是她。

    所以吴氏认为,把银钱交给儿媳妇保管,实在太正常不过。

    而林大柱三兄弟也觉得挺正常,这么多年耳濡目染,在三人的心里,媳妇本就该和他们老娘一样,掌管着房里的银钱。

    最后吴氏又拿了一小串铜板出来,递给周氏道,“喏,这里有四十文,是给春梅的。”

    这次大孙女也帮着做了不少绣活,自己这个当奶的,总不能让她吃亏。

    再说,大孙女今年都十三了,别家像她这般大的姑娘,正是最爱俏爱打扮的时候,可春梅呢,连朵像样的头花都没有,自己给的这些银钱,也算是给大孙女买几朵头花戴吧。

    “诶诶!”周氏双手接过,“我替春梅谢谢娘了!”

    说着,已是喜得见牙不见眼了。

    而各抱着五大串铜钱的刘氏和冯氏,也和周氏一样,也是满心满脸的喜悦。

    妯娌三人会这么激动实属正常,毕竟自打她们出生到现在,还是头一回有了这么多属于自己的银钱,所以,能不兴奋嘛。

    更何况,她们也实在没想到婆婆会给这么多。

    这不,就在昨日,妯娌三人还在私下对婆婆能给多少银钱做过猜测呢,以为能有个一、两百文就顶天了,毕竟她们做绣活时,家里的饭菜可都是婆婆接手去做的,更别说地里的活计,基本都没怎么去过。

    所以,她们这也算丢开家务和农活,一门心思扑在给自己挣私房上了。

    捧着冰冷却能让自己火热的铜钱,妯娌三人在心中感慨,她们婆婆虽动不动就轮扫把,可待儿媳妇的心,是真真的好!

    妯娌三人相互看了一眼,心下已有决定,这次上街,她们一定要把那软糯香甜的栗子糕,买回来给婆婆尝尝,对了,还有松子糖,也买给婆婆吃。

    分好了银子,接下来就是商议继续做绣活的事了,考虑到旁人肯定会有样学样,林三柱提议,这次买的布料和颜色,尽量不要和上回相同。

    这也是林三柱目前唯一能想到的办法了,布料和颜色上的不同,与旁人跟风的绣品,也算有了区别,想来做出的绣品,应该会好卖吧。

    吴氏把一两银子递给了周氏,道,“明日你们三妯娌就去镇上,咱们快些把绣布绣线买回来,也好早点把绣活做出来。”

    老林头点头,刚刚老三的意思他也听明白了,所以,要想第二批绣活也能卖上好价钱,动作必须得快。

    第二日,妯娌三人都顶着黑眼圈出了门,至于为何有黑眼圈,也实在好理解,就像林三柱说的,他们这算是穷人乍富,所以整晚翻着烙饼也正常。

    到了镇上后,三人就先去了金氏绣坊,而后把店里剩下的黑色绣线全部买了下来,说是全部,其实也没有多少,毕竟上次她们就已经买了一大半了。

    许是才过了两日,加上卖的绣品又在书肆,所以金掌柜还不知道镇上出了带字的绣品,也所以,绣线还是依着先前的价格,十五文一捆。

    且金掌柜还有些纳闷,这几位妇人做的到底是啥绣活,上回买去的这么多绣线难道都用光啦?

    “大嫂,三弟妹,咱们要不要去别的绣坊看看,趁着现下黑绣线还未涨价,咱们先去买些回来屯着。”才出了绣坊的门,刘氏就迫不及待的说道。

    刘氏还想说的是,如果她们多买点,那么别人能买到的就少了,毕竟黑色绣线本就买的人少,想来各绣坊的存货也不多。

    如此的话,那些跟风的人一时买不到绣线,肯定会慢了进程。

    周氏和冯氏也想到了这点,于是妯娌三人马不停蹄,把另外三家绣坊走了个遍,只是这几家绣坊的黑色绣线并不多,全部买下来,也抵不上一半金氏绣坊买来的量。

    不过绣这批绣品倒是足够了。

    绣线买好后,三人又去了布庄,挑的绣布都是林三柱强调的不同料子,还有不同的颜色。

    买好了这些,妯娌三人也没继续逛的心思,话说,她们还急着回去裁料子做绣活呢。

    于是三人匆匆去了一趟点心铺,买了给公婆吃的栗子糕和松子糖后,就坐上了回村的牛车。

    之后裁料子,缠丝线,继续做绣品,自不必提。

    ……

    花了二十多天,林远秋的《大学》手抄本终于抄完工了。

    说来这抄写速度也真够慢的,只是有啥办法呢,每日要上族学的他,也只能挑在下学之后,趁着天还没黑前,抄上一小段儿。

    加上繁体字,比划又多,所以这一抄就是二十多天了。

    让娘亲帮他把书装订好后,林远秋就提笔在次页上写下了自己的大名,林远秋三个字。

    其实林远秋一直有个疑惑,怎么几个堂哥的名字都是一棵树,像“枫”“松”“槐”“柏”,只有他的名字,是一个与树毫无相关的“秋”字。

    为了解惑,林远秋还特地问了便宜爹。

    可一向与儿子无话不谈的林三柱,只告诉他这名字是族长起的后,其他的就没多说了。

    所以林远秋不知道的是,当时族长给原身起的是一个“槡”字,全名林远槡。

    之所以现在没叫这个名字,还是因为林三柱越琢磨越不喜欢的缘故,所以走到半道上,就又跑回去让族长帮着改了。

    而把“槡”字改成“秋”,是林三柱自己提的议,自家儿子在秋月里出生,所以用“秋”字正合适。

    至于为何不喜欢这个“槡”字,林三柱对谁都没说。

    ……

    第26章 由来

    林氏族人大多都不识字,是以,每回有哪家添了丁,都会挑在满月之日,去求族长帮着起个名字。

    林三柱记得清楚,那日自家娃儿也正满月,于是就提了他娘给准备的点心,去了族长家里。

    林大柱林二柱的几个儿子都是族长给起的,族长自然知道他们的名字都和树字有关,想过之后,他就提笔写下一个“槡”字,槡同桑,桑树,也是树的一种,跟几个堂兄的名字倒也匹配。

    林三柱也没多想,谢过族长后,就拿着写着名字的纸兴冲冲的往家走,边走边还在嘴里反复念着新起的名字,林远槡,林远槡,槡儿,槡儿……

    可念着念着,林三柱突然停下了脚步,槡儿,丧儿?

    眼前浮现出两张逝去的小脸,林三柱忍不住连连摇头,这名字,他绝对不能要。

    这样想着,林三柱立马就想把手上的纸撕了,然后自己重新给儿子起一个得了。

    可马上他就想起,族长起的名字可是要入族谱的,如果不去改过来的话,那族谱上肯定还是林远槡的名字,所以自己一定得去把名字改了。

    只是,这可是族长,他总不能直接跑过去跟人家说,你起的名字听着实在不好,麻烦给我换一个。

    自己真要这样做的话,肯定会把人给得罪了。

    不过林三柱的脑袋瓜好使,很快就让他想出了好法子。

    于是,见四下无人的林三柱,当下就往地上一躺,然后来回滚上几圈,接着就一瘸一拐的找族长去了。

    听林三柱说摔了跤,族长心里还纳闷,摔跤你去找大夫啊,来找他做啥,难道我还能给你看腿不成。

    林三柱把手里的纸往前一递,“族叔,侄儿在想,是不是这名字福气太大,侄儿压不住啊,您看,刚刚侄儿就这样走着走着,结果‘吧唧’一下就摔了个大跟头,一点预兆都没有……”

    族长还是头一回听说,自己起的名字福气太大,害人摔跤的事,不过既然人家有忌讳,那就换一个吧。

    只是有摔跤的情况在前,再起名字时就有了顾虑。

    加上族长当年也只念过一年半的书,本就学识不丰,所以一时居然想不出一个合适的字来。

    而林三柱,真是巴不得对方再也想不出来了,刚刚族长又是“桃”又是“杉”的,听听都可怕,他还是快点自己来一个吧。

    林三柱也不磨叽,他家宝贝出生在秋月,就干脆起个“秋”字吧。

    林三柱这一开口,倒是解了林族长的尴尬,当下拿过纸笔,就把“林远秋”三个字给写了下来。

    如此,儿子的名字便算起好了。

    只是,心有余悸的人,哪怕此刻换了名字,心里的害怕也不是一时就能消除的。

    于是,一个叫狗子的小名,就在林三柱回家的路上产生了。

    都说贱名好养活,自家狗子肯定会平安长成的。

    只是林三柱肯定想不到,那个曾经被起名为林远槡的孩子,最终还是离开了他。

    接着一个叫林远秋的现代人,还真的成了他的儿子。

    所以,这一切,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

    这一批的绣活,林三柱并没有像先前那样,等全做好了再卖,而是隔上三五天,就会去镇上给高掌柜送一回货。

    在送到第四回 时,和他预料的一样,同样的绣品就开始在镇上出现了,且还是大批量的出现。

    而与高掌柜同在一条街上的多家书肆里,也跟着卖起各种绣品来,笔袋,扇套,钱袋,荷包,帕子,就连鞋垫也都有。

    可让高掌柜奇怪的是,他家书肆绣品的生意居然没差上多少,依旧人来人往,每天都能卖上十来样。

    分析过后,高掌柜觉得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很大,因为林兄弟送过来的绣品,不管在布料和颜色上,都与别家不同,如此,自然吸引了不少学子过来。

    还有就是绣品上字样的不同,这次的绣品又多了许多新的字样,像“自强不息”“高山仰止”“海纳百川”“奋发图强”“大方无隅”这些,先前的绣品上都是没有的。

    这是林远秋在写绣品的字样时,特地增加出来的,当时也是抱着创新的想法。

    也正因为与众不同,所以这次的绣品价格并没往下变动,高掌柜依旧按着原先的价,给林三柱结的账。

    让林三柱没想到的是,这次高掌柜居然主动提出了签供货契约的事,时间一年,不过绣品价格要比现在要低一些,比如原先三十文一只的扇套,契约价是二十二文,笔袋和钱袋也是二十二文,其余那些帕子荷包啥的,也都或多或少往下减了价。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毕竟照眼下这情形,日后跟风的绣品会越来越多,再想把价格往高了卖,基本不太可能。

    按理来说,这样的市场情况,签供货契约根本没有必要,可先前不是说了嘛,高掌柜的东家在县城还有一家书肆开着,而这两批绣品的大头都送到了县城书肆,那边的掌柜见不但绣品卖的好,还带动了其他文房的生意,便与东家说了此事,这让东家就有了签下契约稳定货源的想法,所以就把这事安排给了高掌柜。

    绣品往下调了价,高掌柜自然担心林三柱会不同意,可在他看来,这样的供货契约不签实在可惜,虽只有一年,可若是生意好的话,每个月挣上个四、五两,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更何况,有了契约在手,林兄弟家里的绣活就不愁销路了。

    高掌柜也是穷过来的人,自然知道四、五两银子对穷苦人家意味着什么。

    当下便与林三柱说起了签下契约的好处来。

    林三柱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是大好事一桩,况且契约上的定价,也比他预想的要高出不少,他肯定答应啊。

    只是林三柱大字不识一个,签契约可容不得马虎,而自家识字的只有狗子,于是他就和高掌柜约了明日再过来签契约的事。

    所以,第二日,高掌柜就见到了自己在心里形容了好多遍的人。

    只是,眼前的孩童跟他先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首先是年龄,林兄弟也有三十多岁了,在高掌柜看来,他的长子怎么也得十一、二岁了吧,结果人家还只是小稚童一个。

    然后是气度,对,就是气度。